霸王条款如何整治?市场监管总局答记者问: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“铁拳”行动

qweasjd 12 0

  原标题:霸王条款如何整治?市场监管总局答每经问: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“铁拳”行动

  每经记者 李宣璋    每经编辑 张益铭    

  4月9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***实施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有关情况。

霸王条款如何整治?市场监管总局答记者问: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“铁拳”行动-第1张图片-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现场表示,今年的《***工作报告》提出“实施‘放心消费行动’,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”,并列入了国务院今年的重点工作。《条例》的出台,可谓正逢其时,为新征程上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强化了法治保障。

  一直以来,霸王条款都是影响消费者权益的顽疾,在发布会现场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就这一话题提问:霸王条款是消费者碰到的常见问题,许多网友遇到过“订单不退不换”“注册视为同意”“管辖仅限本地”等不公平格式条款,《条例》对此有什么规定?

霸王条款如何整治?市场监管总局答记者问: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“铁拳”行动-第2张图片-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对此,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在回答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霸王条款屡见不鲜,这也是消费领域的顽疾恶霸,冲击公平正义,侵蚀消费基础,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。

  “近年来,不仅传统服务的潜规则屡受诟病,演出订票、在线旅游、在线文娱、网购快递、医疗美容等新业态成为了重灾区。”况旭强调,2022年,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,近九成的消费者遇到过霸王条款。2023年,全国12315平台接收相关诉求24.1万件,是2021年的3.3倍。小切口涉及权利义务、责任风险的大调整。《条例》对霸王条款予以了重点关注,在《消费者权益保***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。

  将瞄准霸王条款

霸王条款如何整治?市场监管总局答记者问: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“铁拳”行动-第3张图片-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况旭进一步指出,《条例》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、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、选择诉讼或者仲裁解决消费争议、选择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等权利。

  2023年,市场监管总局颁布了《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》,规定经营者***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,应当以单独告知、字体加粗、弹窗等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、质量、价款或者费用、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、售后服务、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,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。对格式条款不得包含的内容也作了详细的列举。

  况旭表示,在经济生活当中,有的(商家)以行业惯例为名肆意拒绝退订或者收取高额的违约金,个别演出订票平台的***数量甚至位居全国所有企业前列。有的限定消费争议只能仲裁解决,排除了投诉、***等其他解决方式,增加了消费者的***成本。有的限定消费争议只能由经营者住所地***管辖,排除了消费者选择合同履行地、侵权行为地***的权利,提高了消费者***门槛。还有,“会员办卡容易退卡难”“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”“账号注册容易注销难”等,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强烈不满,应当及时纠正。

  “下一步,我们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‘铁拳’行动、守护消费专项执法行动,瞄准霸王条款,纠正一批、查处一批、曝光一批,切实改善消费体验。进一步用好全国合同示范文本库,已经收录各类合同示范文本565种,欢迎大家查询使用。”况旭强调。

  禁止“大数据杀熟”

  随着平台经济不断发展,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,虚***营销、“大数据杀熟”、自动续费、退款难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。

  对此,柳军回应称,根据有关方面统计,截至去年底,我国网购用户超过了9亿人,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超过5亿人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.6%。与此同时,相关诉求也快速增长,去年全国网络消费诉求占全部诉求的56%,超过一半,成为影响消费者获得感的重要因素。

  柳军进一步指出,《条例》针对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,为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。

  一是禁止“刷单炒信”。一些经营者“批量点赞”“虚***种草”“虚构测评”“好评返现”“删除差评”等行为,损害了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。《条例》规定,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信息、经营数据,不得篡改、伪造、隐匿用户评价等,防止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

  二是禁止“强制搭售”。一些经营者扫码支付强制注册、在线订票捆绑代金券等行为,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。《条例》规定,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,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、接受服务。经营者通过搭配、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务的,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。

  三是禁止“大数据杀熟”。“童叟无欺、真不二价”,不但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,也是现代市场的交易底线。如果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、兴趣爱好、支付能力、议价条件等进行歧视性定价,很可能损害消费公平。所以《条例》规定,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,对同一商品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。这也是我国在行政法规中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。

  四是规范“自动续费”。现在网站和应用软件(APP)的各种付费会员越来越多,有的首月优惠、次月高价,有的默认勾选、擅自扣款,还有的跳转了五六步都没法取消,让消费者防不胜防。《条例》规定,相关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、自动续费前,分两次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,同时还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、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。

  五是保障“无理由退货”。七日无理由退货已经成了网购标配,但是仍然有一些商家以各种理由推托。《条例》规定,经营者不得限缩法定的无理由退货范围;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,应当以显著的方式进行标注,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,不得作消费者默认同意的选项。同时,未经消费者确认,不得拒绝无理由退货。

标签: 消费者